时至今日,淘宝的平台规则、算法系统和流量分发机制已经相当完善了。
它会告诉你规则是怎么样的,下一步你要怎么做,你只要做了就能得到什么。
对于卖家而言,起初的靠 S 与运气就能运营起一个店铺的时期已经不复存在,现在做淘宝更多的是需要你培养基础的运营逻辑和商业思维,拥有足够的资源和运营技巧,尤其是新手店铺。
首先说说新店铺的特点:
信誉低、层级低、曝光小、展现少而且排名靠后、点击少、流量入口单一、店铺也很少能分到流量,就别提转化了。
而我们的开店的最终目的肯定是为了把宝贝卖出去,获得收益,
那我们按常理推算一个产品的销量产生路径:
上架后的产品得被顾客看到——也就是得到展现/曝光;
然后顾客被产品吸引,点击进入主页——也就是得到点击,流量产生;
顾客浏览一段时间,觉得产品不错,收藏/加购/直接购买——最好的结果就是产生订单;
卖家发货后,顾客收到快递后,觉得产品符合自己的购物需求,确认收货——销量产生;
还有一个环节就是顾客默认好评或者直接好评,你的店铺信用累积一分,然后再对描述相符、物流服务、服务态度分别打个五星,这样店铺动态评分也累积了。
我们就知道了销量的产生并非是一蹴而就的,也不是等着等着就可以出来的。
既需要我们主动地去获取展现机会和流量,还需要事先我们做好铺垫工作(选好产品、货源优质、内功优化一个不落),才能在有流量的情况下实现最佳转化。
我们再来看看店铺如果要得到展现、要推广引流,有哪些值得操作的流量入口。
淘宝的流量分成两部分,免费流量和付费流量。
免费流量:自然搜索流量、手淘首页流量、拍立淘、微淘、淘金币、淘宝直播、天天特卖、站外流量(百度、搜狗、360、微博、论坛、贴吧)等等;
付费流量:直通车、智钻、淘宝客、超级推荐、聚划算、品销宝等等;
淘宝的流量入口很多,但是对于新手来说每一个入口都很陌生,也不知道该如何操作,这时候千万别慌,也别胡乱去操作。
有不少新手卖家开了淘宝店铺后,就开始为流量犯愁,看到别人直通车推广引流不错,拍脑壳就往里面充了大几千,今天开,明天停,开开停停,结果翻车了,情理之中。
因为并不是任何一种推广方式都适合新手去操作的,
直通车是个烧钱的推广工具,就相当于花钱买来的广告位,只能给你提供展现位置,你出价高,操作得当,就能让宝贝处在红框内的位置。
但是一个没啥销量和评价的新品,是很难有人购买的,
就算你排名高,产品够好,买家也只会把目光移向数据比你好百倍、千倍的产品。
所以新店前期去操作付费流量,需要你本身产品具有一定的优势,更需要你做好基础工作,特别是基础销量,还需要你有足够的资金顶住亏损,不然很难成功。
免费流量中,新手卖家能把握好的无疑是自然搜索流量,因为自然搜索流量是最精准的,相对而言转化最高的,对店铺最有利的流量。
再来看看自然搜索流量是如何产生的:
买家搜索了宝贝标题中包含的某一个关键词,并且该关键词的权重较高,所以搜索排名较高,产品展示在页面靠前的位置。
然后通过主图对买家的刺激,吸引了买家点击进入了产品页面(店铺),这就产生了一个自然搜索流量。
所以,首先需要我们制作一个好的标题,选择的关键词搜索人气要高,要精准,可操作;
实战:手把手教你打造月销过万的新品标题
其次,要积累关键词的权重,因为权重决定着搜索排名,决定了宝贝的展现位置以及展现量。
当然影响排名的因素不仅仅是关键词权重,还包括店铺权重、宝贝权重等其他因素,但是关键词权重可以说是最直接的影响因素。
而提高关键词的搜索权重需要我们围绕着销量/坑产、点击、收藏加购、好评率、回购率、店铺DSR评分这几个指标来操作。
前期当然需要我们联系亲朋好友,或者“靠谱的专业人士”来完成这些指标。
当你产品关键词权重逐步提高,搜索时前几页就能看到自己的产品,也就是提升了宝贝的展现。
最后,主图要能够让买家产生点击的欲望,刺激其进入我们的商品页面;
美工:我有一百种做主图的方法,想学吗?
如此才是整个自然搜索流量产生的过程,想获取更多免费的自然搜索流量就需要从以上几点出发。
那就要看我们的店铺怎么才能留下他,如何让他觉得“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”、“再不下单就亏了”,这就需要在店铺的内功,信誉上下功夫了。
当然其他的流量入口,比如首页各频道的流量,有好货、猜你喜欢等等,也值得我们去操作,这就需要我们强化店铺标签、做好数据积累和内容营销。
我们在操作时,一定要思考自己的产品更适合哪一种推广方式,标品和非标品,服饰鞋帽、家具家电各个类目在运营推广过程中肯定有差异。
我们可以发现店铺最好的运营状态就是让店铺进入良性循环,即销量生流量,流量生销量。
所以现在做淘宝可不是要我们走好第一步,而是要走好每一步。
淘宝运营已经是一个非常系统性的流程了,环环相扣,如果某个环节出了大问题,可能会影响到整个店铺的发展。
不过,新手开新店,网店运营第一步确实很重要,开始就走错了方向很容易产生挫败感,错失店铺发展的良机,也浪费了自己的时间和金钱。
不想走弯路,就要不断学习更多的知识,完善自己的运营思维。